采美365网 2020-02-17 15:52:34 3387
近日,部分地区已开启复工热潮,口罩佩戴作为出门工作必须的防护之选,到底如何选择和使用?
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解答:
口罩的种类
1.普通医用口罩 (标准YY0969-2013:普通医疗环境的佩戴、阻断口腔和鼻腔或喷出污染物。)

2.医用防护口罩(医用型n95类口罩) (标准GB19083-2010:基于非典战时针对定制,兼具医用抗菌抗液渗和工业n95类的封闭性。)

3.医用外科口罩 (标准YY0469-2011:最抗菌抗液渗。)

4.其他医用口罩、工业型n95类等防护口罩 (劳保口罩标准GB2626-2006:工业型,封闭性高,无抗菌抗液渗测试;民用口罩标准GB/T 32610-2016:日常防护,比工业型的过滤效率更低,呼吸阻力更小。)

*n95类口罩:中国标准KN/KP,美国标准N/P/R,欧洲标准FFP;过滤效率有中美90/95/99/100,欧洲1/2/3等。 5.针织口罩 (标准FZ/T73049-2014:为纺织行业推荐标准,只负责美,不用于传染病的个人防护。)

6.PM2.5防护口罩 (标准AJ1001-2015:为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团体标准,不用于传染病的个人防护。) 7.普通口罩 (日常用品,无标准号、注册证编号,非医疗器械,非标准防护用具。)

防护建议 1.高风险暴露人员 人员类别: A.在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(确诊病例、疑似病例)的病房、ICU和留观室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,包括临床医师、护士、护工、清洁工、尸体处理人员等; B.疫区指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医生和护士; C.对确诊病例、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公共卫生医师。 防护建议: A.医用防护口罩; B.在感染患者的急救和从事气管插管、气管镜检查时加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; C.医用防护口罩短缺时,可选用符合N95/KN95及以上标准颗粒物防护口罩替代,也可选用自吸过滤式呼吸器(全面型或半面型)配防颗粒物的滤棉,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的防护效果更佳。
2.较高风险暴露人员 人员类别: A.急诊科工作医护人员等; B.对密切接触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公共卫生医师; C.疫情相关的环境和生物样本检测人员。 防护建议: 符合N95/KN95及以上标准的颗粒物防护口罩。
3.中等风险暴露人员 人员类别: A.普通门诊、病房工作医护人员等; B.人员密集场所的工作人员,包括医院、机场、火车站、地铁、地面公交、飞机、火车、超市、餐厅等相对密闭场所的工作人员; C.从事与疫情相关的行政管理、警察、保安、快递等从业人员; D.居家隔离及与其共同生活人员。 防护建议: 佩戴医用外科口罩。
4.较低风险暴露人员 人员类别: A.超市、商场、交通工具、电梯等人员密集区的公众; B.室内办公环境; C.医疗机构就诊(除发热门诊)的患者; D.集中学习和活动的托幼机构儿童、在校学生等。 防护建议: 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(儿童选用性能相当产品)。 5.低风险暴露人员 人员类别: A.居家室内活动、散居居民; B.户外活动者,包括空旷场所/场地的儿童、学生; C.通风良好工作场所工作者。 防护建议: 居家、通风良好和人员密度低的场所也可不佩戴口罩。非医用口罩,如棉纱、活性炭和海绵等口罩具有一定防护效果,也有降低咳嗽、喷嚏和说话等产生的飞沫播散的作用,可视情况选用。
使用事项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,在保障公众健康的前提下,可适当延长口罩使用(使用时间、使用次数)。 1.口罩更换 A.医用标准的防护口罩均有使用期限,口罩专人专用,人员间不能交叉使用。高风险人员在结束工作、中途进餐(饮水)、入厕等脱下防护装置后,重新进入需更换; B.口罩被患者血液、呼吸道/鼻腔分泌物,以及其他体液污染要立即更换; C.较高风险人员在接诊高度疑似患者后需更换; D.其他风险类别暴露人员佩戴的口罩可反复多次使用。口罩佩戴前按规程洗手,佩戴时避免接触口罩内侧。口罩脏污、变形、损坏、有异味时需及时更换。 2.口罩保存、清洗和消毒。 A.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,可悬挂在洁净、干燥通风处,或将其放置在清洁、透气的纸袋中。口罩需单独存放,避免彼此接触,并标识口罩使用人员; B.医用标准防护口罩不能清洗,也不可使用消毒剂、加热等方法进行消毒; C.自吸过滤式呼吸器(全面型或半面型)和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的清洗参照说明书进行;
D.棉纱口罩可清洗消毒,其他非医用口罩按说明书处理。
相关阅读
采美科普:皮肤护理指南,意式皮肤管理TENSCIENCE拯救“口罩脸”
采美科普:皮肤护理指南,意式皮肤管理TENSCIENCE拯救“口罩脸”
211 米蓝米岚paywin 2022-12-27 14:28:42 211